用乡音传递党音,市委宣讲团开展集中宣讲近200场,各级宣讲队伍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1.2万余场,直接受众90余万人次,让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精安排细部署 高规格宣讲团深入蓉城大地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今天来农村就是见乡亲们,和大家说说知心话。”中央宣讲团成员、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亲切的开场白,一下拉近了与龙泉驿区宝胜村村民们的距离。鲜活生动的案例,平实朴素的话语,让村民们听得明白,入脑入心。
这仅仅是中央宣讲团在成都宣讲的一个缩影。2019年11月14日至15日,中央宣讲团还先后走进成华区和美社区、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与城乡党员干部群众、高校师生代表交流互动,把全会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基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后,成都市委中心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传达学习全会精神,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深入研讨成都市贯彻落实意见。市委宣传部对照省上安排,结合成都实际迅速制定《宣讲方案》,组织专家团队认真编写《宣讲提纲》;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的通知》,对全市宣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组建形式多样的宣讲团队,深入机关、学校、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有力推动全会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
这是一场遍及蓉城大地,直达群众心头的“及时雨”。
“有温度、有情感、接地气,仿佛朋友之间的交心谈心!”2019年11月27日,四川省委宣讲团成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吕明阳走进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青年教师、青年学生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互动交流。
“就像一位邻家大哥哥一样,用一种朋辈的力量,一种青年的话语,和大家互动交流,真是入脑入心。” 对于师生们的好评,吕明阳表示,他的研究方向正是“用审美艺术化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有效性。”
既要讲出高度,又要带着温度。这次宣讲,精心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在校博士生、基层宣讲骨干组建市委宣讲团。
结合成都实际,设置5个类别15个分团,在宣讲团组建方式上实现“四个首次”:首次组建“两新”组织宣讲分团;首次吸纳6名在校博士生参与宣讲;首次吸纳17名基层优秀宣讲骨干参与宣讲;首次系统全面推动“1+N”宣讲模式,即一场集中宣讲报告会和多场基层微宣讲。
近200场宣讲,场场气氛热烈:青羊区将全会精神融入小品、相声、花鼓等极具感染力、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使群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温江区组织“向阳花”基层宣讲队,通过电台节目、网络直播宣讲,打造基层治理“样板间”;都江堰市“乡里乡音”群众宣讲小分队采取菜单点选方式,为干部群众开展互动化、文艺性微宣讲;崇州市“言之有你”宣讲小分队将宣讲内容具象化、生活化、本土化、故事化,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的场景,在宣讲团宣讲中俯拾即是。
激活力引共鸣 高质量深入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
一场场接地气、入人心的宣讲,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全会的基本精神和重大意义有了深入理解,对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有了全面把握。
宣讲中,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报刊台网联动,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解读。
全市各级各类媒体把握重点、精心策划,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题专栏,运用消息、通讯、图片、视频、H5等多种手法,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力量在凝聚,干劲在迸发。
通过持续深入地宣讲,成都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断增强,对成都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和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期盼。
转自:学习强国